大学生的社会认同:关于人生意义问题背后的动力
时间:2022-05-20
来源:香港正版资料一二三份
浏览人数:14203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读大学?为什么要工作?为什么要上那么多无聊的课程?这也许是一些大学生困惑的问题。冥想班上有一位同学提到类似的问题,还有一位同学也发来邮件询问,在心理咨询中也经常会遇到受困于这些问题的学生。我想从社会认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背后的动力作出解释。
每个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里来的,这并非出于他/她的主观意志。面对这种无助和非自愿的情景,生存的本能使每个人被迫去适应。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要适应父母及家庭,之后又要适应学校的生活。对于成年人来说,要去适应这个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个人意志总是那么的虚弱,集体的意志(通过制度、习俗、规范、道德等)时时刻刻加在一个人的身上。社会是一个抽象化的权威,这个权威很强势,他提供你吃穿住用,他通过法律、道德等给你种种束缚,你既讨厌他又离不开他。个人接受集体的意志,让集体意志变为个人意志的内容,这是一种社会认同,但这种社会认同并不能轻松的完成,甚至完全不能完成。
个人意志与社会意志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分为几种。一种是你完全的抛弃他,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代价是生存的困境以及种种不合群。革命者可以归入此类人的范畴,他们往往试图推翻现有的世界,建立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无政府主义者也可以归为这类人群中,他们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他们会片面地把政府以及社会上上的任何统治关系理解为独裁关系。另一种是无条件的认同,完全接受社会的意志。也许在革命者眼里,这些人成为了卫道士。心理学家弗洛姆以“权威主义人格”来形容这些人,权威主义人格者所具有的良知是起源于权力的命令和禁忌而非内在人性,他们往往无条件的服从权威,不会有独立的意志。还有一种处于中间的状态,他们不得不接受社会规则的约束,渴望摆脱它又摆脱不了,他们很有限地认同了社会规则,这种认同更多的基于社会适应的要求,主观上对于这些规则采取抵制和怀疑的态度。这些人往往对社会充满怨言,并把政府作为攻击的对象。最后一种比较健康的状态是有选择地认同了社会规则,但又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使个人意志与社会意志和谐相处,对社会规则采取理解的态度。
一个人的社会认同情况,又与他/她跟父母之间的关系有关,因为社会便是抽象化的父母。父母与孩子之间,既有爱和关怀的一面,又有斗争和控制的一面。如果孩子与父母之间斗争的一面占据主导,那么在他们成年之后,在与社会的关系中往往也会对立,因此拒绝社会认同,甚至采取反认同的态度,即挑战和破坏现有的体系。如果去追溯革命者的成长历程,往往都会发现革命者与其父亲关系之间的对立,卢梭、陀思妥耶夫斯基、毛泽东等革命者均是如此。如果孩子与父母之间是完全服从的态度,那些专制的父母(施虐狂人格)往往会培养出具有受虐倾向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成长之后便可能无条件的认同社会规则,他们不会对社会规则有怀疑和不满,而是自动地成为了社会规则的卫道士。契诃夫笔下《套中人》里的别里科夫便是此类人的代表。如果孩子与父母之间既有对立斗争的一面,又有和谐与爱的一面,并以后者占据了主导,父母尊重孩子,孩子对父母的要求采取合作的态度,孩子会大部分地遵守父母的规则和约束,并将这些规则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这样的人是比较健康的人,既能适应社会,又有独立的意志。更多的人与父母的关系处于爱恨交织的状态,导致他们与社会的关系,既不是完全的对立,但又不能完全的认同,处于矛盾状态。
在大学生中,社会认同的情况也可以有不同的表现。一种正如革命者与无政府主义者一样,鄙视校纪校规,鄙视老师,这些人往往采取各种方式逃课,沉溺于网络游戏,成为愤青。当社会处于变故状态时,这些人往往跳将出来,成为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是社会改革的激进派。另一些大学生完全没有这种困惑,他们早早地接受了社会的规则,会逃避面对那些让他们疑惑和动摇的情景,这样的人即使在青春期,也不会经历一个叛逆的过程。这些人是社会政治中的保守派。比较健康的是通过一定程度的叛逆(在青春期前后)之后,逐渐的理解和接受社会的规则,并适当的保持独立的意志,有选择的吸收社会规则,成为一个社会化的人。这样的大学生往往会有明确的目标,会把自己的心力投注于社会现实之中,对社会规则采取理解的态度,较为合作。
那些经常困惑于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工作等问题的大学生,反映了他们的社会认同未完成的状态,他们对于社会安排的角色以及定位采取抵制或疑惑的态度。他们通过努力的思考这些问题,试图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给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因此正处于完成社会认同的过程之中。追溯他们的成长历程,也许在与父母的关系中也往往处于矛盾状态,既非完全的对立,也并非那么的和谐。如果他们真正的理解和接受了社会规则,那么便是完成了社会认同。社会认同的过程绝不是轻易可以完成的,需要达到一定的人生阅历之后才会逐渐完成。当一个人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之后,将会有新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父母,对于社会规则了会有了新的认识。当他们完成社会认同之后,他们不再一味地对社会规则采取抵制的态度,而是能够理解社会规则存在的必要性,接受社会规则固有的缺陷性。社会认同没有完成时,有些人会因此而自暴自弃并产生消极厌世的想法,此时,需要的是耐心和毅力,遵循现实原则,带着问题做该做的事情,等待着社会认同完成那一刻的到来。